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申报指南!西安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《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》,小编现将方案具体内容整理如下,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小编!
免费咨询热线:17391873147(微信同号)
一、 申报主体与条件
1.牵头单位:由行业龙头企业或具有显著产业带动力的骨干企业牵头申报。
2.联合体:鼓励牵头单位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新型研发机构、金融机构等相关创新主体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。
3.核心能力:
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、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。
具备较强的研发投入能力、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。
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建设产业创新中心的强烈意愿。
具备承担中心建设、运行和管理的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能力。
二、 重点支持领域
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围绕以下西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:
大飞机
商用车
光伏
半导体及光子
能源(油气)
输配电
乘用车与智能网联
生物医药
新材料
低空经济和无人机
空空动力
人工智能
XR(扩展现实)
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现代产业领域。
三、 功能定位与核心任务
产业创新中心应定位为:
1.创新资源整合平台:整合行业内创新资源,构建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。
2.技术创新与开发平台: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。
3.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平台: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孵化培育高成长型科技企业。
4.产业集聚发展引擎:促进产业集聚,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。
中心需承担以下核心建设任务:
1.构建融合生态: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。
2.联合攻关与人才培养:面向产业需求,共同凝练科技问题,联合开展科研攻关,协同培养科技人才。
3.建设共性平台: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,提供公共服务,开展产品试制、标准创制等。
4.促进成果转化: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积极孵化高成长型科技企业。
5.深化改革探索:深化成果转化、人才激励、科技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。
6.推动军民融合:积极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。
四、 运行模式
产业创新中心采用以下基本运行模式:
1.企业主导:由牵头企业负责中心的整体运营与管理。
2.院校协作:积极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提供科教资源支撑。
3.多元投资:吸引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共同投入。
4.军民融合:鼓励军民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协同。
5.成果分享: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共享机制。
五、 申报与组建流程
1.路径一(“揭榜挂帅”):
关注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数据局发布的产业创新中心建设“榜单”(重点领域和任务方向)。
符合条件的企业联合体根据榜单要求,编制详细的《西安市XX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》。
2.路径二(主动申请):
符合条件的企业联合体,根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,主动选择重点领域,编制《西安市XX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》。
3.方案内容要求:建设方案必须清晰阐述以下内容:
中心名称(按“西安市XX产业创新中心”格式命名)。
牵头单位及共建单位基本情况与优势。
明确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。
核心建设任务与具体目标(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企业孵化、平台建设、人才培养等)。
详细的运行机制(决策机制、投入机制、利益分配机制、协同创新机制等)。
具体的实施计划(分阶段目标、时间节点、重点项目等)。
保障措施(资金、人员、场地等)。
4.提交申请:将编制好的建设方案提交至市科技局。
5.评审论证: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数据局组织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评审论证。
6.批准组建:通过评审论证的建设方案,获得批准。由牵头单位正式负责组建产业创新中心。
7.挂牌运行:中心按批准的名称(西安市XX产业创新中心)挂牌,并依据建设方案启动运行。
六、 运行管理机制
1.管理主体:产业创新中心由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数据局共同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。
2.治理结构: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公司负责制。
设立理事会:由牵头单位、共建单位代表共同组成,负责中心重大发展战略决策、事项协调、资源统筹等。
日常运营:由中心实体公司(或依托牵头单位设立的专门机构)负责具体运营。
3.计划管理:
中心需制定年度工作计划,明确年度重点工作、实施路径、建设项目和绩效目标。
年度计划需报管理部门(市科技局等)审定后执行。
4.项目管理:
中心应紧密围绕产业(链)能力提升,主动凝练技术攻关、产品开发、企业孵化、平台建设、人才引进等具体项目。
项目需报管理部门评审论证通过后组织实施。
5.考核评估:
实行动态管理机制。管理部门每年对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。
考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、目标达成度、运行成效、创新活力、产业带动作用等。
考核评估结果是政府后续政策支持和中心动态调整(如持续支持、优化、退出)的重要依据。
七、 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
1.组织保障: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,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,成员包括市科技局、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数据局、市财政局等相关市级部门、相关区县/开发区政府(管委会)、市属国有平台公司等,统筹推进建设工作,协调解决重大问题。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。
2.市区联动:相关区县、开发区政府对辖区内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选址、空间保障、基础设施配套、人才服务等提供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。
3.环境营造:管理部门将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为中心发展营造良好氛围。
4.其他支持:积极协调争取国家、省级资源支持,探索在科技项目、人才政策、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产业创新中心倾斜。
以上是西安产业创新中心申报相关事宜,有任何问题可咨询小编!
免费咨询热线:17391873147(微信同号)
专注企业服务11年
专业人做专业事
多对一定制服务
多领域团队定制服务
成功率高
500家申报成功案例
高学历团队
团队成员均为高等学历